目录
硕士报考志愿采集    更新日期:
姓 名 沈惠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5年7月 籍贯 江苏吴江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最后学历 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导师类型 外聘 兼职导师
行政职务 Email shp65@126.com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 0519-85268121
个人主页
指导学科
学科专业(主)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招生类别 博士 所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并联机构学、机器人机构学、一般机构学 2.并联运动装备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4.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
获奖、荣誉称号
1.常州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学科带头人 2.常州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1.主持“非平面筛面并联运动振动筛筛分机理与设计原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51075045,36万 2.主持“并联机构振动筛创新设计方法与筛分机理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08145,7万 3.共同主持“基于解耦并联机构的大幅面光电产品光学智能检测平台的研究与开发”,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BE2010074,到校40万。 4.共同主持“面向高速精密作业的混联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BE2010061,到校30万。 5.主持“机场跑道快速修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海军工程大学,45万。 6.主持“隧道混凝土管片真空吸盘机关键技术研究”,常州市新北区科技项目,20万。 7.主持“五轴高速混联喷涂机器人的研制”,企业委托,15万。 8.参与“基于序单开链的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动力学新理论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50875261,负责人:杨廷力教授,共32万,可使用15万。 累计科研经费200万。
发表论文
沈惠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于江西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1989年于东南大学获硕士学位,在黄锡恺先生、杨廷力教授指导下,从事“基于单开链的任意复杂平面机构运动分析新算法研究和软件研制”,工作后也主要从事机构学研究,自1999年开始与杨廷力教授一起从事“并联机器人机构学及其应用研究”; 2004~2006年于江苏大学获博士学位,在马履中教授指导下,从事“新型并联机构测量机的研究”。1998年1月-12月赴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TTU)及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 高访进修,从事“复杂多回路机构的结构综合和运动学研究”,导师为K.L.Ting教授;2005年10月~2006年4月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床研究所交流访问,导师为U.Heisel教授,从事“并联运动机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一期、二期、三期)”(1997、2001、200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年)、常州市劳动模范(2008年)。2010年被批准为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为常州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机构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等科研工作,1990年以来,主持或主要参加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075045、59375203、59875084、50275070);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2项)、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项目(4项)等12项省部级项目且已通过省部级科技鉴定,其它获企业委托项目结题完成35项。已先后在《Mechanism and Machinery Theory》、《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第一作者100余篇),其中《SCI》检索引用10篇,《EI》检索引用19篇,被二专著引用3篇。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有45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目前指导“并联机器人技术及其开发”、“并联机构的应用研究”、“机电一体化”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12名。负责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控制”团队首批于2006、2008年被评为学校校级“科研创新团队”。